工矿信息
|
道岔产生病害的主要因素之道岔本身结构上的缺陷标签:关注:442 ℃<发布时间:2015-08-15
道岔本身结构上的缺陷,又可分为不可避免或暂时难以避免的弱点和可以通过改造消除的缺陷两种。随着各种新道岔的问世,很多结构上的缺陷已逐步得到克服和解决。 道岔产生病害的主要因素 产生道岔病害的因素很多,综合起来大体有如下几点。道岔本身结构上的缺陷。铺设位置和各部尺寸不符合规定;道岔在列车车辆的动力冲击作用下发生的尺寸和结构变形;养护维修不当与自然侵害等等。 道岔本身结构上的缺陷,又可分为不可避免或暂时难以避免的弱点和可以通过改造消除的缺陷两种。随着各种新道岔的问世,很多结构上的缺陷已逐步得到克服和解决。 一、道岔结构缺陷 道岔本身结构特点所带来的主要缺陷,一般有以下各点。 1.“75”型及“75”型以前的各型道岔普遍使用直线型尖轨。这种尖轨转辙角较14 大,车轮从基本轨过渡到尖轨时,列车急骤地改变运行方向,车辆冲击尖轨,从而对轨道产生较大的纵向和横向冲击力。 2.尖轨经刨切后断面削弱,且只有连接杆和跟端结构(活接头)将其连接组成框架,在其全长范围内没有扣件将其固定在岔枕上,加上尖轨高于基本轨,当车轮通过时,尖轨容易发生跳动、横移和爬行,增大了尖轨尖端被轧伤的可能性。 3.导曲线半径小,且无超高,因此轨距、水平、方向难以保持。 4.从尖轨尖端起到导曲线终点止,轨距、方向和高度变化迅速,轨距、水平递减率较大,列车通过时对道岔的横向和纵向冲击力大于普通线路。 5.固定型辙叉存在轨线中断的有害空间,车轮在辙叉翼轨与心轨间过渡时,由于高低和横向不平顺,对辙叉的翼轨和心轨的冲击明显大于普通钢轨接头,使翼轨与心轨容易被轧颓或轧伤。 6.连接曲线与导曲线合成一对反向曲线。方向不易保持。导曲线无缓和曲线,始终点处发生横向冲击。 7.道岔从转辙器到辙叉间,联结零件较多,容易发生松弛失效。同时钢轨密集、岔枕间隔窄小,给捣固带来困难,容易造成轨道坑洼,方向不良,助长爬行,破坏轨距,加剧钢轨及其零件的磨损。 二、道岔各部分结构缺陷 (一)转辙器 1.切轨底基本轨的轨底切口处容易折断。 2.尖轨跟端无桥型垫板,尖轨跳动,轨距不易保持。 3.尖轨尖端降低值过小,实际尖端过宽,容易被轧伤,并有被车轮爬上造成不安全因素的可能。 4.直尖轨长度过短,转辙角过大,侧向过岔速度受限制。 5.尖轨跟端轮缘槽过窄时起护轨作用,接头容易损坏,过宽时转辙角增大。 6.尖轨跟端螺栓无套管,螺栓帽上紧则妨碍扳动尖轨,松开时尖轨跳动及横移。 (二)导曲线 1.缺少连接铁板和通长垫板,容易发生横向移动。 2.导曲线位置不正确,没有按支距做好圆度,轨距、方向不易保持。 15 (三)辙叉及护轨 1.钢轨组合辙叉长心轨尖端未淬火。 2.翼轨上未堆焊加高,车轮到辙叉心突然下降,轧伤心轨尖端。 3.组合辙叉下面没有大垫板。 4.辙叉各部分间隔尺寸不适当,如翼轨轮缘槽过宽过窄过宽时减少了车轮踏面与翼轨的接触面积,使翼轨迅速磨耗,同时车轮过早地离开翼轨,加重了心轨尖的负担,过窄时某些轮对通过辙叉时发生撞击,增加阻力,消耗动能,影响速度。 5.翼轨与心轨采用切轨底式结构,容易折断。 6.长心轨与短心轨接触位置太靠前,长心轨切割过多,强度减弱,容易折断。 7.翼轨的咽喉尺寸过小,弯折点设置位置不当,引起严重磨耗,导致轮背冲击咽喉,影响速度提高。 8.护轨及翼轨开口尺寸过小,缓冲段冲击角过大,甚至没有缓和段,车轮通过时对护轨及翼轨冲击力过大,使护轨及翼轨串动,护轨及基本轨横移,螺栓折断,轨距、方向不易保持。 三、连接曲线设备缺陷 1.有的辙叉后无夹直线或夹直线过短,过车摇晃。 2.连接曲线设超高时,顺坡距离不够。 3.连接曲线末按规格位置设置,方向不圆顺,过车摇晃。 4.有的连接曲线钢轨下木枕无垫板,轨距方向不易保持。 【打印本页】
|